自七月上旬开始,湖南省沅江市43.25万亩新移栽的晚稻引来了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。而此时正值湖南双季晚稻分蘖盛期,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分蘖期持续高温少雨会不同程度影响水稻分蘖,最终影响每亩穗数。当地利用外湖水位与垸内水位的落差,启用去年刚刚兴建的水利设施,为晚稻引来清凉活水,以水调温,防范高温热害,确保晚稻的丰产丰收。
永丰闸。
在南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黄茅洲镇的一线防洪大堤,去年底建成通水的永丰闸正持续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活力。目前,永丰闸闸门开启高度为1米,内外水位落差维持在30-40厘米。洞庭湖水以每小时近8000立方的速度,穿过闸门,自然引入垸内,保障着全镇5万多亩晚稻的灌溉用水。
“现在外湖的水位还是比较高,能够自流灌溉我们黄茅洲镇的垸内的农田,但随着外河水位的持续下降,估计一个星期以后,就要启动永丰闸的泵站进行灌溉。”沅江市黄茅洲镇水管站副站长熊立光表示。
永丰闸是沅江市2024年年底之前完成的6个国债水利项目中的一项,项目包括草阳、黄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,共双茶涝区、长春涝区(沅江部分)排涝能力建设项目(第二期),大农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及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。永丰闸引入进来的水流经过40余公里衬砌、疏浚后的大小渠道到达每一片晚稻田。当清澈的湖水到达黄茅洲镇群红村的田野,村民王新良扛着铁锹追着水波,为自己承包的190余亩晚稻送来清凉。
“这种高温天气我们的沟渠里面随时都有水打,只要有水可以打我们就不怕高温天气。”黄茅洲镇群红村村民王新良表示。
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,对处于分蘖盛期的双季晚稻影响较大。在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,村民高建民轻点手机,高标准农田边的智能灌溉系统就应声而开,汩汩的水流流淌进干燥的稻田里,在田间形成浅水层,促进晚稻生长发育、分蘖成穗。
“智能灌溉就是我们在家里面,打开手机内种植水稻的控制系统,就可以随时控制稻田进水或放水。”草尾镇上码头村村民高建民告诉记者。
来源:新沅江
作者:钟祖彪 黄曦
编辑:刘秋平 实习生 梅寒